中药溯源问题与思考![]() 调研与思考 对于中医药行业而言,“道地药材”是品质保障的脊梁,“疗效作用”是中医药传承千年的灵魂。而中药溯源,应该是整个产业链质量体系保驾护航的“最佳守护神”! 中药溯源依托于《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溯源体系建设,基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从智能生产的农产品信息化入手,搭建模块化的农产品智能物联网溯源监管平台,以品质监管为安全保障体系和运维服务体系,结合中药整个生命周期质量安保体系和标准体系的设计与制定,对农产品“从种子到餐桌”进行全品类、全区域、全覆盖、全流程溯源监管,推动中药产业和产区升级,真正实现中草药“责任可认定、生产可记录、流向可跟踪、安全可预警、身份可调查、产品可召回”的中药溯源平台。因此,近年来,自中药溯源议题及追溯系统方案被推出并实施以来,为了老百姓用药方面更安全、更放心,本着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高度负责的精神及使命,政府对于中药溯源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而关于中药溯源的话题,在中医药界更是一直热度不减,成为行业大众关注焦点。 中药溯源,看似不难,不过就是一个从起点到终点的全产业链追溯过程而已。但在很多时候,一个看似很简单的事情,往往真正做起来并非易事!关于中药溯源工作,尤其是在产地源头方面,其实还有很多现实、棘手的问题存在,并一直处于尴尬、矛盾之地,需要我们给予即时的关注与破解。 综上,在中药溯源上,究竟是哪些现实问题及原因,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困扰?现谈谈我们的一些浅显认知和应对策略: 一、药材溯源的问题和痛点 1、中药追溯的品种多情况复杂 传统的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据调查,全国用于饮片和中成药的药材有1000-1200多种,其中植物类药材有800-900种,占90%;动物类药材100多种;矿物类药材70-80种。中药材包括动物、植物、矿物和菌类,因此药材的生产养殖过程复杂,产地多、地域广,质量追溯综合了鲜活产品、农产品、食品等多个行业的质量追溯特征。 2、中药材溯源的痛点:“道地药材”不再“道地”,异地种植令溯源失真 中药材的来源是否道地,直接关系到中药的品质问题,是毋容置疑的。但是,在中药材产地,随着一些中药材品种老产区土壤退化以及病虫害滋生严重,很多药材很难继续重茬种植。由此,一些相当知名的道地药材品种,不得不选择向次产区辐射或异地种植,以保障货源的可持续性。如河南焦作的地黄,一年种植,十年不得重茬,制约了该道地产区的发展,近年来这个品种的货量主要来源,一直靠其它省份诸如河北、山西、山东、陕西、甘肃等地货源补充市场。如安徽亳州的白芍,虽然亳州种植面积很大,并有“万亩花海(白芍)”种植基地作为支撑,但因白芍在市场年用量方面十分巨大,且适种性很广,很受外省份一些急于求成的药材种植端青睐。当前该品种已经被引种到河南、山陕、湖北、江苏等十多个省份。道地药材不再道地,近年已经成为行业忧虑的议题。 3、中药溯源流程长环节多,很难溯源 中药溯源应该包括药材种植养殖、采收、产地初加工、饮片生产、中成药生产、流通及市场销售等多个环节。根据中药的不同特性,有些中药材可以直接鲜用;有些需要炮制成饮片销售;有些则需要经过追溯的全部阶段。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药材采收后经过多级收购、包装、贮藏、运输、混批、混包、混储等环节,导致药材的来源混杂追溯的过程长、环节多,很难溯源。 二、应对策略和改进建议 1、我国常用中药材大约2300种,其中70%野生品种,30%家种品种;用量则是70%属于家种品种,30%属于野生品种。药品溯源应从产量大的家种品种入手,研究方法、探索路径、积累经验,然后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家种品种规模大的如当归、党参、黄芪等大品种,目前产区比较集中属于地理区域明显的道地药材,溯源从这些品种开台比较容易把握,并能轻松做到真实明了,非常有利于追溯工作的开展。野生药材的溯源应从产品集中、用量超大、采收简单、含量稳定容易把握的品种如:连翘、何首乌、淫羊藿等药材着手,且外观性状特征明显,便于规范操作。 2、对于一些中药材,道地因各种原因无法继续或拓展种植,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在异地引种无论从外观性状还是含量测定结果都符合药典要求的产品。建议从政府层面开展资源评估,确认疗效的一致性的同时,建立统一的标准,从溯源角度解决失真性问题。 3、中药材质量追溯是解决中医药发展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建议针对每个中药材基地,对应管控多个产地初加工单位,每个产地初加工单位再与多个农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合作,逐渐实现订单管理。从药材种子基原、道地产地、土地农药残留与重金属管控、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生长年限、统一采收时间与采挖技术、规范田间管理与鲜品运输,然后入产地初加工饮片加工单位,进行挑选、清洗、烘干、切片、炮制等工作,统一规范、统一流程、统一加工工艺、统一流通标准,按要求管控,从细节入手。建议从国家层面建立统一的中药材标准种植规范和标准炮制规范,建立药材生产流通闭合链,从而保证药材质量可管、可控与优质优价,真正做到药材和饮片的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全程可管控。 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副会长,仁和(集团)发展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 【声明】尊重版权,转发请注明作者、来源,并写明转载于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公众号:CNMA_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