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管理思想的精髓对医药企业管理者的启示全世界都应感谢这个人,因为他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来理清我们社会中人和组织机构的角色— 杰克·韦尔奇
很多年来,直到现在,德鲁克被公认为现代管理学之父,其管理思想被无数次的引用,并被广泛地视为“行动指南”。
德鲁克著作等身,视野深刻,如果将其宏大管理哲学和思想尽可能的浓缩,我认为两点必不可少:一是“以人为本”,二是“知行合一”。
以人为本 德鲁克从1939年发表第一篇著作《经济人的终结》,到2002年出版《功能社会》,从其著述中可以纵览其一生的思想轨迹。早期也就是30到60年代,主要专注于社会现象,组织结构,组织管理等。从60年代开始,另一个主题 — 知识在德鲁克著作中出现:知识的应用,知识的特点,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等被持续关注,但不管怎样,在其著作中,始终贯穿着一个主题:即人在组织中的位置、人的成长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健康。
在资金、人、机器、原料等生产要素里,人被摆在了中心地位,在他看来,管理者的责任就是把人组织起来,使平凡的人发挥不平凡的作用,进而实现组织卓越,社会进步。
一方面,他主张组织视人为资产而非成本,将选人、用人和评价人当成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人为出发点,来构思有效的经营管理,组织结构和制度流程。
另一方面,他重视人性,尊重人的自由,发挥人的积极性,因此“使工作富有成效,员工具有成就感”被他列为管理的三大任务之一。
在社会、组织和个人这个大的宏观系统里,人的生产效率和使命感通过有效管理被激发出来,产生绩效,回馈组织。而社会已成为一个“组织化社会”,大部分社会任务都存在于组织内部并由组织完成,组织的目标不仅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还需对社会和个人发展做出承诺和贡献,这样社会、组织和个人就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其中,个人作为这个有机体的基础 — 细胞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知行合一 德鲁克始终认为“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理论,而在于成果。
一般管理者倾向于“观念先行”的看法:是观念造就了政治、社会、经济和心理学领域的新现实,但德鲁克却认为:理论并不先于实践,理论的作用是将被证明的实践构建成理论体系。理论的作用也是将零星的事实和“特例”转化为规则和系统,只有这样才是通用可行的原则。
同时,“决策是行动的责任,只有当预期的事情顺利实现,决策才有意义。除非一开始就将所需实现的行动包含在决策中,否则决策只会变成空中楼阁。而不幸的是,有太多的决策只停留在美好的愿望中。”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这么说。
而且,对管理决策的最终测试,并不在于理论的对错,行之有效是唯一标准。德鲁克的这一论断与我们常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异曲同工之处。
他是“知行合一”的真正践行者,居于象牙塔尖,但更热衷于“下基层”,深入各种组织,走访各类人群。从实践中得来理论,经过总结升华,又回到实践中去,正因如此,他的管理思想得到企业界、政府部门、非盈利组织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结语 德鲁克对管理的贡献,提出的管理理论和思想,是其他人无法比拟的,随便列举就有:目标管理、自我管理、顾客导向、功能与效率、时间管理、企业愿景、组织分权、知识应用、扁平架构、平衡记分卡、组织团队、后资本主义等等,其中处处都闪耀着人性与实践的光辉。
我对德鲁克的认知是肤浅的,还是站在其管理思想殿堂门口的仰望着,但并不妨碍我对其思想精髓的探求。谨以此小文,致敬现代管理学的伟大探索者和奠基者—德鲁克先生。
作者:刘东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