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2020年中国非处方药市场概览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我国非处方药按品种计约3390个,其中化药632个、中成药2758个,非处方药品种数占比分别为19%81%;以非处方药品规计共有5971个,其中化药1290个、中成药4681个,数量占比分别为22%78%。总体来看,我国中成药非处方药数量远多于化药非处方药。从销售金额来看,化药和中成药占比约为35%、65%

非处方药作为经长期临床使用被证实疗效确切、质量稳定、一般公众也可安全使用的药物,是我国临床治疗和预防用药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也有部分非处方药被用作临床首选用药或作为一线用药,受到医生和患者的广泛认可和信赖。一般而言,非处方药的使用方法简便易懂,患者不易发生误用、滥用或者重大不良反应事件;同时,由于非处方药相较于处方药的价格较低,不会对患者使用造成重大的经济负担。因此,非处方药在提高自我药疗便捷接受有效治疗、降低就医成本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患者和消费者具有较高的临床和经济价值

伴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我国医药卫生服务逐步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自我药疗的便捷性、“未病”、降低疾病发生率的社会价值也逐步被消费者和社会广泛应用和接受。而推动非处方药的合理使用,促进轻微疾病、慢性病的自我治疗和及时缓解,不仅有利于有限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还可以减轻医疗卫生机构压力和医保基金负担,有助于实现我国医改和药物分类管理政策的方针和目标。因此应当重视非处方药在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完善相关的政策安排以进一步提升非处方药的价值和科学使用。

我们建议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在医疗机构统一在医生处方下遵医嘱使用,实施相同的医保支付政策。我们也看到2020年4月28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曾建议十类产品不纳入药品目录,其中包括OTC乙类药品。可喜的是2020年9月1日起实施的《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撤销了对OTC乙类药品不纳入基药目录的表述,但保留征求意见稿中第36条规定:原则上《药品目录》不再新增OTC药品。这引发了我们对OTC行业边界的思考,除了OTC药物,工业界也把零售药店渠道称之为OTC渠道,这是因为只有在零售渠道(包括线下药店和互联网售药平台)消费者才可以依据自己所掌握的医药知识,并借助非处方药品标识物,阅读药品说明书,对常见病进行自我诊疗及选择药物。而国家对于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在药店、网络等销售渠道的经营也分别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如凡具有《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的单位(要求配备执业药师),可以经营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包括甲、乙两类),经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其授权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其它商业企业只能零售乙类非处方药。


1.我国OTC行业市场总体发展

中国非处方药市场规模在十三五期间从2016年2010.72亿人民币增长到2020年2360.22亿人民币(图1),占整体医药市场的15%,年复合增长率为3.3%。其中2020年新冠疫情是主要影响因素,导致医疗机构患者人次和线下药店客流减少,加之感冒咳嗽等常见病发病率下降,市场增速为-3.2%,拉低五年复合增长率。


图1. 中国非处方药市场*规模及增速

备注:*中国整体非处方市场:仅包含中成药、西药类非处方药;医院渠道加成为3%;医院含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第三终端含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和诊所,线上零售仅包含B2C;线下零售含药店及O2O

数据来源:《IQVIA 中国医药市场全景解读2020版》


2020年,线下零售药店(含O2O)为非处方药的主要销售渠道,占比56%;其次是医疗渠道(含医院和第三终端),占比36%;线上B2C截至2020年12月底占比8%,但是增速远超前面两个渠道(图2)这是疫情催生下自我药疗行为加速变迁的结果。未来电商将超过医院成为仅次于线下药店的重点渠道


图2. 整体OTC市场按渠道销售分布及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IQVIA百床以上医院市场统计报告,IQVIA中国地级市零售药店市场统计报告,IQVIA电商统计报告,2020Q4



2.我国OTC市场主要品类结构分析(按消费者健康分类方法)


2.1 各品类结构分析

根据艾昆纬提供的包含医院零售(含线上)和第三终端的全渠道数据看,感冒咳嗽用药(含过敏药)是非处方药市场的最大品类,疫情前是增长比较快的品类但是2020年受疫情影响最大,由于发病率下降2020年销售额占比29%表1)。镇痛类药物和消化道及肠胃用药占比均为12.4%。前三大品类都是治疗性药物。杂类和滋补剂代表了中式保健、与维矿和营养补充剂等都属于预防性OTC药物,占比分别为14.9%(加总)和10.7%,再次是皮肤用药(占比5.8%)、泌尿生殖(占比5.7%)和循环系统用药(占比1.8%)等。以上分类采用了全球统一的自我药疗领域中消费者健康分类标准。如果非处方药大致分为治疗性(treatment medicine)和生活方式类用药(aspirational medicine,含如上预防性OTC用于滋补保健和提高免疫力、戒断药物和减肥类药物等),则销售额占比约为70%30%

表1. 我国OTC市场主要品类分析(按消费者健康分类方法)

数据来源:IQVIA百床以上医院市场统计报告,IQVIA中国地级市零售药店市场统计报告,IQVIA电商统计报告,2020 Q4


我们认为消费者健康需求不断提升,政策也倡导大众以自我保健预防为主,生活方式类产品的需求将会持续增长。仅对比线下药店和线上B2C,更加丰富的数字化生态在健康管理、疾病预防(“防未病”)和提高免疫力等方向落地(图3)。另一方面,中药材价格不断上涨,以中药材为主要成分的中式滋补类OTC产品也会调整价格应对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其他品牌药也会在逐渐退出医院市场后更灵活地进行产品定价策略,从而引发OTC市场的进一步扩容。再次,2021年5月10日,河南省已开始实施跨境电商进口药品和医疗器械试点方案。其中对已取得我国境内上市许可的13个非处方药执行进口零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暂按法定应缴纳税额的75%征收。通过跨境电商进入中国市场销售的海外OTC产品将随着政策的逐步放开,及医药电商渠道渗透率不断上升而进一步推高中国消费者健康市场的蓬勃发展。


图3. 按销售金额计算的非处方药不同治疗领域线上线下渠道占比趋势

备注:包括OTC中成药和西药

数据来源: IQVIA Retail Pharmacy IQVIA 电商报告(不包括B2B、C2C和O2O)

IQVIA中国地级市零售药店市场统计报告,IQVIA电商统计报告



2.2 品类增长分析

据IQVIA艾昆纬预测分析,十四五期间,中国非处方药市场规模将从2021年的2482.95亿人民币增长到2025年的3061.13亿人民币表2),年复合增长率为5.3%。感冒咳嗽用药(含过敏药)仍是非处方药市场的最大品类,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800.88亿元,销售额占比26.2%,年复合增长率为3.2%。主要品类中,皮肤用药增速最快,2020-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5.7%


表2. 2021-2025年中国非处方药市场预测

数据来源:IQVIA市场预测


3.我国OTC市场品牌分析

2020年中国OTC市场排名前20的企业中绝大多数是本土企业如三九集团和广药集团是本土OTC企业的佼佼者。跨国企业有葛兰素史克、拜耳集团和强生集团(图4)。2020年疫情期间规模更大、知名度更高的厂商和品牌集中度在提升。展望疫情后,优秀品牌的OTC制药企业需要更强调品牌价值,让消费升级变得合理;而中小品牌则需关注如何把握时机,扩大市场。


图4. 中国OTC市场领先企业集团(按2020销售额排名)

数据来源:IQVIA百床以上医院市场统计报告,IQVIA中国地级市零售药店市场统计报告,IQVIA电商统计报告,2020Q4


分渠道来看品牌,在百床以上大医院中领先的品牌增长表现远高于市场平均。领先的品牌受疫情期间门诊和住院人次减少,以及带量采购的影响普遍销售金额下滑在10%以上(表3)


表3. 2020年中国百床以上医院非处方药市场TOP 20产品销售额表现

数据来源:IQVIA百床以上医院市场统计报告,2021M04


在地级市零售药店中大品牌的聚集效应也很明显预防疾病、提高免疫力相关的产品如连花清瘟片,各个品牌的维矿产品等均有较好增长,但是感冒咳嗽类别的大单品却在下降(表4)


表4. 2020年中国地级市零售药店非处方药市场TOP 20产品销售额表现

数据来源:IQVIA中国地级市零售药店市场统计报告,2021M3


在B2C医药电商平台上,排名领先的主要是减重药品、维矿和营养补充剂、杂类和滋补剂等生活方式类的非处方药。其中既有快速窜新的新品牌,也有在线下药店和医院耕耘多年的著名品牌(表5)。


表5. 2020年中国线上非处方药市场TOP 20产品销售额表现

数据来源:IQVIA电商统计报告,2020Q4


我们再选取非处方药的主力渠道线下零售药店分重点品类和品牌交叉分析,以下排名按照2020年销售额排序:









4.我国OTC行业发展趋势政策法规和市场环境

不考虑疫情的影响,中国非处方药市场增速在十三五期间总体上领先于全球市场的。但是2020年的疫情叠加医保控费因素使得中国OTC市场规模在全球的占比下滑,从2019年的16%下降到2020年的11%, 疫情对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大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地区OTC销售额占比从51%下降到44%。


图5. 全球OCT市场规模和增速

数据来源:IQVIA Global OTC Insight,2020 Q4 SMR


图6. 国家和地区OTC销售额与增长占比

数据来源:IQVIA Global OTC Insight,2020Q4 SMR


否认,中国OTC行业发展的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距离。其中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是:

1. OTC产品和技术创新不足,持续发展缺乏内生动力。

2. 公众负责任的自我药疗的意识和科学知识水平还有待提高,以便催生对于安全可靠的OTC品牌产品的理性消费需求,并且随着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增长。

3. 在零售药店从业直接面向消费者提供药学服务的执业药师和其他药学技术人员欠缺,培训亟待加强,素质亟待提高。

4. 鼓励公众进行自我保健和负责任的自我药疗,增进健康的政策尚未得到政府的足够重视。

5. 还没有建立完整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法规体系;管理部门关于OTC注册及转换、名称(标签与说明书)、医疗保险支付、价格管理等方面的有关规定,没有体现非处方药与处方药的不同特点,不利于OTC的创新和品牌创建。

总之,不够完善的政策法规制约了中国非处方药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非处方药行业是我国医药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国包括非处方药行业在内的医药工业整体跃升的关键时期。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及分级诊疗制度加快推进,药品带量采购政策全面实施,医保支付标准逐步建立, OTC行业发展态势和竞争格局都将因此产生深远影响。我们拭目以待“十四五”时期非处方药行业将为中国医药行业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数据和撰写由IQVIA提供,在此特别致谢)



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崇文门外大街8号院1号楼哈德门中心东座7层701室(100062)

电话(总机):010-82050626   传真:010-82059450

电子邮箱:cnma@cnma.org.cn

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信息传播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黑窑厂西里10号楼西侧四层(100052)  电话:010-63522554  传真:010-63511170

电子邮箱:cnma66@126.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京ICP备05067604号-1 主办单位: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05067604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95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