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人物专访丨孟庆敏:穿越周期破浪前行——国风药业:企业文化深耕与创新,引领业务持续发展新高度

人物专访



1915年,北京乐家老铺后裔乐达仁在青岛高密路82号开设“达仁堂青岛分店”,1927年转卖给天津人孙诗伯,1928年改名为“永乐堂”。1956年,青岛“永乐堂”等数家前店后坊式商企,集聚药工专才,创设国药加工厂(后改名青岛国药制药厂、青岛中药厂),成为传统手工业向现代工业嬗变的标志。

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企业秉承国药精华,融渗现代技术,构建营销网络,改造流通业态。国家专利药物养心氏片等新品频出;连锁大药房覆盖岛城、跻身全国百强;产业兼并势如破竹,山东省海洋药物研究所等争相加盟。其后,企业在转制中更名国风药业,一举成为齐鲁知名品牌。

进入新千年,公司以志存高远的愿景和大手笔运作,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新辟占地七百余亩的国风工业园,建成一流的生态友好型医药产业基地与研发平台。

2003年,青沪两地政府牵手,公司改由上药集团控股,以上海的技术和管理优势,与青岛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实现完美互补,现已成为中国医药类市值前列的上市公司(SH.601607)核心成员单位,迈入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周期。

2016年,公司进一步明确战略定位:以现代中成药、化学药的制造和销售为基础,以医药商业同步发展为侧翼,以大健康领域为拓展方向,致力成为工商一体的优秀品牌医药企业。

进入“十四五”,公司积极响应“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制定1345总体战略布局,提出“五年再造一个新国风”的奋斗目标,明确三大发展方向、四大经营策略和五大产品赛道,加速探索新时期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新路径。

百年传承,匠心制药。新时期的国风,大踏步前行在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奋斗路上,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国风力量!
近日,《中国自我药疗产业简讯》执行主编采访了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资深副会长、上海医药集团青岛国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总经理孟庆敏女士。




















孟庆敏女士
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资深副会长
上海医药集团青岛国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总经


1、执行主编

当前医药内外环境错综复杂,国风药业作为上海医药集团的核心企业之一,如何实现连续多年的持续增长?

孟庆敏

进入十四五,医药行业进入发展新时代,在健康中国全面推进的大背景下,医药行业不断向纵深发展,挑战和机遇共存,对于企业而言,要想在医改落地、监管至严、竞争激烈的背景下,穿越下行周期,实现跨越发展,就必须苦练内功,以变应变,实现破局。考验的是企业智慧,更是企业的组织能力和战斗力。

对市场和政策多变,国风药业坚持战略导航、文化引领、组织创新的“三大法宝”,秉承共生、协同、高效、赋能的组织理念,聚力提升营销专业拓展能力,加快终端的推广破局,做深做透战略大品种;聚力提升装备能级水平、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成本管控能力,系统提升制造能级水平;聚力激活组织活力,打造“领跑竞跑、攻关揭榜”“一盘棋、打胜仗”的高绩效团队;聚力对外链接拓展客户,打造合作共生体,与客户伙伴增强战略合作,追求共生共赢。

这些创新的举措,不仅为企业带来了逆势增长的业绩,更为国风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底气,助力企业消化了市场和历史遗留诸多不利的因素,交出了十四五前三年营业收入、工业销售、净利润两位数增长的成绩单。

2、执行主编

您刚才提到“战略导航、文化引领、组织共生”,像是国风药业的“三大法宝”,您能展开讲下国风的战略布局吗?

孟庆敏

对企业而言,开门要做好三件事:做战略、找价值、搭组织。以战略为锚,找准航向,每三年滚动制定战略已经成为国风坚持多年的优良传统。战略的最大意义在于,选准方向、做好取舍、设置路径、配置资源,进而全力以赴付诸行动。

进入十四五,外部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员工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价值理念也随之发生着很大变化。如何引领企业驶向更加广阔的未来,确定战略航向越发重要。面对新开局,公司强化顶层设计,在“十四五”目标总体要求下,加强了业务单元子规划研究和2022-2024三年行动方案的研讨,先后组织了20余次专题讨论,深入推进了产品、研发、制造、商业、人力资源等子规划研讨编制。

三年行动方案是“十四五”战略落地的关键,承载了国风中期目标的核心要义,是把发展路径定清楚、把组织体系理清楚、把重点任务干清楚的战略地图,我们称之为“1345”战略:

一个目标:五年再造一个新国风。“新国风”内涵为“发展迅速、品质优异、员工自豪、社会认同”。“发展迅速”是指到“十四五”规划期末的2025年,主要经济指标较“十三五”期末翻一番;“品质优异”指十四五发展具有明显的“高质量”特点:产品品质和运营质量更加优异,组织能力和组织效率持续增强。“员工自豪”指构建更加愉悦高效的工作氛围,搭建更加公平有序的成长平台,持续增强员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社会认同”指企业要与客户、股东、政府建立良好互动关系,社会责任持续彰显,品牌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三大发展方向:大品种、大品牌、大健康。“大品种”是指在继续放大养心氏、红源达两大聚焦品种的基础上,用3到5年时间加快培育一批中药大品种,并用打造大品种路径进行新药研发、医学研究和市场策划。“大品牌”是指继续提升专业品牌,拓展大众品牌,树立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健康”是指积极探索新业态,构建大健康产品体系,工商联动搭建大健康服务平台,探索进入大健康事业领域。
四个坚持策略:指坚持工业与商业并重的“一基两业”,院线与OTC同步的“两翼齐飞”,中药与化药共进的“中西并重”,经营与资本并举的“双轮驱动”。
五大产品体系:是指重点打造以红源达为代表的抗贫血类,以养心氏为代表的心脑血管类,以快胃片为代表的消化类,以苦金片、小儿肺热、苦甘为代表的呼吸道类,以健脑丸为代表的补益类产品。
清晰的战略和行动举措,成为赋能国风团队持续奋斗的行动指南,为国风“十四五”科学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执行主编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精气神,国风的企业文化在业内都是屈指一数的,您是如何把企业文化落到实处,与经营业务紧密结合的?

孟庆敏

国风一直深耕于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创新。自2002年初步构建1.0版的企业文化体系以来,每三年进行一次滚动更新,如今已经迭代发展至6.0版。持续的文化创新过程,不仅为国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更将其独特的文化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中的发展优势。

国风的企业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体现在理念、机制、载体的创新上。通过理念创新,使员工在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上与企业发展保持高度一致。这种一致性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尤为明显,员工能够直面问题,通过案例教育等方式深化对理念的理解,从而推动企业文化的正向发展。

在机制创新方面,国风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雁阵齐飞的原则。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通过搭建多通道、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我们培养了大量人才,不仅深挖了人才的潜能,更赋能干部员工成为各领域的“领头雁”,引领企业不断向前发展。
此外,国风在载体创新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我们创建了具有国风特色的文化载体矩阵:“一团一行一园一馆”:国风艺术团以艺术的形式传播中医药文化,国风健康行通过实际行动践行健康理念,青岛中医药文化博物馆、炎黄易医园则成为展示中医药文化魅力的窗口。这些载体不仅赋予了企业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更塑造了国风药业高质量发展的品牌形象。
国风的企业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为企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他们坚持用文化发展的优势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让文化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优势,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4、执行主编

国风药业在OTC板块发展迅速,也极具特色,您是如何指导、布局OTC市场的?

孟庆敏

近年来,国风在组织创新方面持续深化,构建“共生型组织”,这一理念得以有效践行,也成为推动OTC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共生型组织”就是打开边界、驾驭变化、互相成长、共创价值,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OTC与客户协同共生,一同应对复杂的环境生态,实现双方共同的发展。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只有真正满足客户的需求,共同成长,才能实现共赢。因此,在业务模式上,我们始终围绕客户的需求进行创新和优化。例如,红源达“红遍中国”健康行项目,便是我们基于客户需求推出的一项创新举措。给连锁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同时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围绕着连锁和患者,将两者的需求有效的衔接,并开展专业的推广活动。OTC组织专业爆量团队通过“检测+培训+爆量”的三板斧的策略,为连锁药店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与服务。目前,OTC团队已经突破500人,覆盖全国各省市,我们通过专业的地推团队深入市场一线,用实际行动帮助连锁药店解决痛点、难点、提升销量,实现了与客户的共生共赢。

红源达作为公司重点培育的品种,承载着“红遍中国”项目的期望与使命。近三年来,其销量呈现出稳健的复合增长,增长率保持在20%左右。中康咨询、艾昆玮等权威行业数据,红源达在药品零售市场铁制剂产品销售排名中高居榜首,市场份额高达26.3%。这不仅彰显了红源达在铁制剂领域的领导地位,也充分验证了国风在“战略导航、文化引领、组织共生”实践的成功。

为了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和寻找更多合作机会,我们积极参与中国药店、中康咨询、米内网等行业会议,并利用这些第三方推介平台发声。通过这些深度互动,我们不仅提升了国风药业的知名度,还与众多合作伙伴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

5、执行主编

我们知道国风药业有着深厚的中医药文化情节。请问孟总,国风药业在中医药文化传承和传播方面有哪些规划和进展?

孟庆敏

国风药业是以中药起家,历史可以溯源到1915年北京乐家老铺分支“达仁堂分号”,算起来到明年就创建110年了。中医药是古老的,但是吃中药、保健康的人是现代的。所以,中医药几千年的历史传承,国风有责任不仅仅把健康产品送到老百姓手上,更重要的是要传播中医药的历史和文化。

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强调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并将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知识与服务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国风作为岛城唯一的国有中药企业,早在2012年,国风启动了公益品牌活动“国风健康行”,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传播中医药文化、传递健康生活理念,已有数十万人受益其中。2014年起,依托国风艺术团,走出青岛拓展“国药文化神州行”,深入23个省市自治区50多个地市,通过文艺演出与健康知识传播相结合的方式,架起了一座链接百姓健康的桥梁。

2016年,顺应国家有关医药健康服务的发展方向,立足国风工业园天然地貌,打造了特色中医药文化园——炎黄易医园,用多维自然主义景观阐释中医药文化起源,主要面向中小学生和广大民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医药科普教育,成为立足青岛西海岸辐射全国的中医药历史文化学习基地,是传播中医药文化的“活课堂”。

2020年以来,与世界知名作曲家、指挥家谭盾合作,连续五年独家冠名开展“青岛谭盾音药周”,宣扬“藥同源”理念,让健康与音乐交相辉映,让民众感受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倡导市民健康生活,为青岛打造音乐之城、文化名城贡献国风力量。

2023年6月,青岛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建成并开放,成为继炎黄易医园之后岛城传播中医药文化的一座“新地标”,讲述青岛中药故事,展示中华医药之美,倡导让中医药走进生活,成为新时代人民健康幸福的生活方式。

下一步,我们会围绕着已有载体,立足青岛,放眼山东,辐射全国,将中医药的知识和理念进一步发扬光大,让更多人感知和认同中医药的深厚底蕴和魅力。

6、执行主编

请问国风药业有哪些健康产品?在打造品牌和推广上有哪些具体的举措和实践?

孟庆敏

国风药业传承了北京乐家老铺的中药基因,在近百年发展历程中,始终把保护民众健康作为最重要的事业追求。公司专注于现代中成药核心业务的同时,积极向化学药物、海洋药物和保健品领域拓展,已形成心脑血管类、抗贫血类、消化类、呼吸类和补益类五大系列77个品种的产品规模。培育了养心氏、红源达、苦甘颗粒、快胃片、健脑丸等一批知名产品。

在五大产品集群中,有4个系列产品是中药,并且坚定地按照“销售一代、发展一代、布局一代”的产品策略重点培育打造。拥有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8件,《国家医保目录》品种28个,《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9个,中成药保护品种8个。围绕大品种形成的产品指南和共识19个,中医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研究6个。

其中化药大品种红源达从领跑到超越,已经发展成为抗贫血类抗贫血口服铁剂第一品牌,近年来始终保持着20%的增速;中药大品种养心,用于心血管慢病患者的中西医结合规范诊疗,致力于打造心脏康复规范诊疗(提高运动耐量)中成药第一品牌。同时持续挖掘养心氏在心血管领域更大的临床价值。特别是与北部战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联合开展的“养心氏片对比曲美他嗪对PCI术后患者运动耐量影响的研究”,是国内首个中成药与阳性西药对照,用于心脏康复的多中心临床研究。668例中成药头对头挑战阳性对照药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获得阳性结果,为未来的治疗指南和策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也为中医药精准靶点设计的高质量研究,提供了模板和依据。

在推广中,国风坚持院线与OTC同步发展的“双核”模式,注重专业体系打造和品牌活动创立。在院线领域,大力开展学术推广的迭代创新,打造国风专属学术品牌,搭建多层级专家体系,引领学术营销质量提升和价值不断放大。围绕红源达,打造了围文论道、肾铁相随、珠峰攀登等系列专业品牌;围绕养心氏,通过开展西学中学习班、心路例呈、心路讲堂一批学术品牌活动,精准架起了与专家互动的桥梁。OTC通过专业赋能,持续构建与主流连锁的战略共生关系,创新系列品牌活动,开展了红遍中国、贫血专员、双定检测、养心慢病班、奥快疗法、金感疗法等特色活动。同时强化电商布局,在电商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在市场端开展体系化专业推广,搭建了“九多”终端推广模型,即:多品种、多领域、多城市、多终端、多医生、多患者、多时长、多代表、多空间,指导终端开发,产品在医院单产、终端覆盖率大幅提升。

7、执行主编

社会责任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方面,请问孟总,国风药业在公益和环保方面有哪些行动和贡献?

孟庆敏

作为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企业经营取得持续突破发展的同时,国风始终恪守“相待真诚、成果共享”经营理念,与利益相关方保持良好互动,持续构建良性的发展生态环境,做社会责任积极践行者。

一是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严控产品质量,持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依法纳税,建设完整的财务及合同管理体系,确保企业产品过硬和经营健康合规,筑牢对消费者负责任的基础。二是依法用工,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健全工会组织,实施集体协商制度,打造完善的员工培训体系,连续十六年给员工加薪,积极履行企业的劳动责任。三是积极履行环保和安全责任。近年来,建立了完善的环保管理体系,常态化开展清洁生产,坚持污染物处理设施升级,常态化对污染物排放进行监测,确保达标排放,2023年企业已获评国家绿色工厂。同时,以底线和红线思维,建立常态化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和管控模式。每季度召开安全生产委员会工作会议,对安全隐患进行预警、分析和评估。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制度,坚持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将安全责任纳入全员KPI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层层压实安全责任。常态化开展安全教育,定期对职业危害因素场所进行评估,确保无职业病发生。四是深度参与乡村振兴,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健康扶贫、精准扶贫的号召,2016年以来与莱西签署扶贫协议,连续四年对困难乡村进行精准扶贫,帮助莱西宋村修建乡村大道,优化道路和通行环境。疫情期间,组织全员向疫区捐款,向定点医院、学校、全国医护人员捐赠防疫物资。

8、执行主编

您对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当前的工作开展有什么好的建议?另外协会和企业之间应怎样做好互动?

孟庆敏

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是行业重要的领导机构和平台组织,在行业引领、政策咨询、培训教育、跨界交流等方面发挥着承上启下、协调整合、精准指导的重要作用,是行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桥梁和纽带。后期可以多深入企业一线,深入调研,聚焦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为企业成长发展提供更多的专业策略,进一步提升协会的指导、赋能价值,为企业跨周期成长提供助力。



END






【声明】尊重版权,转发请注明作者、来源,并写明转载于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公众号:CNMA_ORG
【关于投稿】如果您是我们的会员单位,也希望将贵公司的文章发表到我们的公众号上,欢迎投稿至邮箱:cnma66@126.com




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代表中国非处方药行业,是医药工商企业交流合作的平台,行业、企业与政府和消费者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会员单位包括非处方药(OTC)及健康领域的研发、生产、经营、咨询等200多家企业;是在民政部登记的非营利性全国性社团,国家一级协会及民政部评定的三A级协会;致力于推动中国非处方药及大健康行业的发展,普及自我保健理念和知识,促进我国OTC及健康产品的科研、开发和品牌建设,提高行业经营管理水平。前身为中国大众药物协会,成立于1988年5月,英文名为China Nonprescription Medicines Association(缩写CNMA)。
协会现有自我药疗教育、科普、健康产品、政策法规、市场营销、信息传播、药店、药品流通、国际合作、自主健康与智慧医药等分支机构。开展:自我药疗知识的科普、教育、培训和出版;促进大健康产业有序发展;参与药品分类管理、医疗体制改革等政策法规的制定;提升OTC营销水平和品牌传播;促进非处方药品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药店之间的合作共赢;国际交流和合作;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等为消费者自主健康赋能。
1989年协会加入世界自我药疗产业协会(World Self-Medication Industry,WSMI),WSMI于2019年更名为全球自我保健联盟(Global Self-Care Federation,GSCF),目前协会担任其执委会成员和理事单位。GSCF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官方合作机构,在WHO制定有关全球医药卫生标准和规则时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协会也是亚太自我疗药产业协会的成员。

轮值会长:闫凯境、胡季强、阮鸿献、邱华伟、吴以芳(按轮值顺序排名)

联系电话:010-82050562,传真:010-82059450

电子邮件:csmi@selfmed.cn   网址:http://www.cnma.org.cn

协会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彩和坊路8号天创科技大厦2层214室(100080)




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彩和坊路8号天创科技大厦2层214室(100080) 电话(总机):010-82050626   传真:010-82059450

电子邮箱:csmi@selfmed.cn

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信息传播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黑窑厂西里10号楼西侧四层(100052)  电话:010-63522554  传真:010-63511170

电子邮箱:cnma66@126.com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京ICP备05067604号-1 主办单位: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05067604号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95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