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资深副会长,辉瑞全球生物制药商业集团中国区副总裁、市场准入负责人钱云女士![]() 辉瑞公司(Pfizer Inc.)创建于1849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是一家以科学为基础、创新的、以患者为先的生物制药公司。辉瑞的使命是“为患者带来改变其生活的突破创新”。 近日,《中国自我药疗产业简讯》执行主编采访了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资深副会长,辉瑞全球生物制药商业集团中国区副总裁、市场准入负责人钱云女士。 ![]() ![]() ①执行主编 您好,钱总,感谢您接受《中国自我药疗产业简讯》的专访。请您介绍一下辉瑞在中国的研发管线和现状。 钱云: 辉瑞于1989年进入中国市场,在华业务覆盖全国300余个城市,累计投资超过15亿美元,并设立了1家先进的生产设施,2个研发中心。进入中国30余年来,辉瑞已向中国引进了60余种创新药品,包括肿瘤、疫苗、抗感染、炎症与免疫、罕见病等多个领域的处方药和疫苗,惠及千万中国患者。仅2022年一年,辉瑞在华获批的新产品、新适应症就高达11个,我们正在以一个月一“新”的速度,为中国患者赢得更多希望。到2025年,辉瑞还将向中国引入25个新产品、新适应症、新剂型,以满足中国患者全生命周期的健康需求。 在引入创新产品的同时,辉瑞也将研发技术和创新理念带到中国,助力中国本土研发发展。早在2020年,辉瑞就提出“两个80%”战略:到2022年底,实现中国参加超过80%的全球早期以及关键临床研究;其中80%的项目做到同期申报并最终能够引入中国。“两个80%”战略旨在让中国尽早深度参与辉瑞全球研发进程,尤其是早期的临床研究项目,让中国患者更快地获得辉瑞领先全球的突破性创新治疗。 ②执行主编 新冠疫情给全球带来了巨大冲击,给医药企业的经营也带来不小影响,请问在这种充满挑战的大环境下,辉瑞是如何应对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业务模式的? 钱云: 为应对市场格局的变化,辉瑞采取四个方面切实行动: 首先,辉瑞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转变我们与患者及医生的互动方式,更好地帮助他们进行疾病教育和管理,拓展创新产品线的覆盖。 第二,在疾病的诊断领域,利用人工智能工具,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疾病管理。例如,特应性皮炎在中国误诊率非常高,有很多患者被误诊断为痤疮等。通过AI等工具,可以实现对疾病进行更加精准的诊断。 第三,中国幅员辽阔,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一线城市医疗资源丰富,县级城市较为匮乏。辉瑞希望在未来帮助到更多中国患者都能享受到同等的、规范的、标准化的诊疗。为此,辉瑞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号召,深耕县域广阔市场,部署了一个拥有550余位人员的专职县域团队,强化基层服务能力,为患者提供平等的医疗解决方案,以协助中国政府实现“90%在县域治疗”目标。 第四,辉瑞积极与医疗生态系统中的合作伙伴携手,助力中国健康事业的发展。例如,辉瑞与科园就沛儿13(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开展合作,与华东医药在风湿领域合作。值得一提的是,辉瑞与华海药业签订了新冠口服治疗药物PAXLOVID的本土化生产协议,推进该产品的本地生产,提高中国患者用药可及性。 ③执行主编 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准入在药企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您作为辉瑞中国市场准入部的掌舵人,如何看待当前的市场准入环境及其对创新药准入带来的影响? 钱云: 辉瑞中国市场准入部全面负责辉瑞中国的市场准入一体化战略和运营。通过整合统一的市场准入策略制定与执行,从健康政策到药品政策倡导、从全国医保到医院准入、从基本医疗保险到商业健康险探索、从产品价值及证据挖掘到多方融动等多维度,与行业合力推动鼓励创新的生态体系建设。同时与头部商业保险公司及创新综合平台跨界战略合作,大力探索创新市场准入模式。致力于全面提高患者对创新产品及解决方案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 近几年,中国的创新药市场准入政策环境发生了史无前例的积极变化。我们看到,进口创新药在中国的上市平均时间、创新药从上市到纳入医保的时间都大大缩短,令行业备受鼓舞。这些喜人的变化主要得益于政策环境的不断改善,新药注册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国家医保目录动态调整之间逐步建立起了有效的政策衔接,逐渐形成政策合力,为中国从医药大国向医药强国迈进提供了坚实后盾。尤其是疫情以来,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医、药、患之间的互动愈加频繁、顺畅,一个以患者健康为中心、由前沿技术驱动的新型医疗健康生态圈正在逐步形成。这些新趋势同时也使创新药的准入路径更加丰富,为提升创新药可及性、可支付性提供了多重抓手。 政策环境的变革使得药品的生命周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家药品审评审批持续提速,药品从上市到纳入医保的间隔不断缩短,专利过期后面临与仿制药在带量采购中的竞争,诸多政策的合力推动着创新药品的生命周期演进节奏的加快,因而对创新药企业的准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④执行主编 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方向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一直是中国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手段。对此,辉瑞在助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完善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另外,对于辉瑞来说,是如何把握先行先试创新准入机遇,加快海外创新药物进入中国步伐? 钱云: 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是中国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必由之路。作为一家科学、创新、立足全球的生物制药公司,辉瑞秉承“为患者带来改变其生活的突破创新”的使命宗旨,积极探索创新多方共付模式,推动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2021年,辉瑞三款创新药物参与国家医保谈判,并列入医保用药目录。2022年,辉瑞再次携多款新上市产品,积极申请新一轮的医保准入,以提升患者对突破性创新药品的可及性与可负担性,帮助更多中国患者从中获益。此外,辉瑞积极响应各地政府惠民政策,从2021年底至今,全国已有98个既往症可赔付的“惠民保”项目纳入了辉瑞多款肿瘤及罕见病药品,同时,10个既往症可赔付的“惠民保”项目纳入了辉瑞的海外药,进一步有力提升了患者对创新治疗手段的可及性与支付能力。 “先行先试”创新准入模式,让一些已在国外上市、尚未在国内上市的创新药提前进入中国市场。2019年,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辉瑞与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管理局就在乐城先行区开展项目合作达成框架协议。2020年,“乐城全球特药险”首次推出,辉瑞有五款海外特药纳入其中,大大提升患者对创新药品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同时也有助于国内临床专家更早接触创新治疗方案,丰富临床用药经验,提升治疗水平。2021年,辉瑞多款药品落地乐城,涉及肿瘤领域、抗感染领域、炎症免疫领域等。从而让更多有需要的患者不出国门即可获得辉瑞全球创新药物。2022年,辉瑞已在乐城落地6款海外特药,即将引进治疗偏头痛的重磅产品Rimegepant,并积极与大湾区、天津先行先试区建立合作,将海外创新产品引入更多的先行先试区。 ⑤执行主编 国内外很多药企纷纷拓展大健康业务,以满足消费者的自我保健需求,其发展离不开政策法规的支持。请您谈谈辉瑞的大健康或中国OTC行业大健康、国外自我保健领域概况?您认为中国有关政府部门在OTC及大健康领域,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哪些先进经验? 钱云: 大健康一直是国内外很多药企关注的领域。一方面,发展大健康是健康中国行动建设下对行业提出的指引和要求。《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类社会逐步迈入老龄化时代,发展大健康的紧迫性更加凸显。《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加快建立健全相关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在此背景下,倡导大健康是提升广大群众身体健康水平的必由之路,是药企的光荣使命与责任担当,发展大健康产业大有可为。 我国从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实施以来,OTC行业取得了重要发展,OTC对提升大众健康素养,丰富大众健康产品,降低国家医疗费用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增强。近年来,OTC行业的品种数量稳步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销售渠道不断增加,中国OTC行业已形成相对独立的医药分支行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伴随着行业越来越规范的发展,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密切指导之下,相信OTC行业也会有更好的发展。 ⑥执行主编 辉瑞作为一家跨国药企,不仅有先进的技术与产品,在社会服务方面也做出了较大贡献,您能简单谈谈吗? 钱云: 谢谢您的肯定!确实,辉瑞在社会服务方面倾注了很多努力。《“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加快转变健康领域发展方式,逐步缩小城乡、地区、人群间基本健康服务和健康水平的差异,实现全民健康覆盖,促进社会公平。这与辉瑞投身社会实践、履行社会责任的初衷高度一致。对于辉瑞而言,企业社会责任不是某一个项目或计划,而是贯穿业务经营的根本理念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一直以来,辉瑞充分秉承自身在医疗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资源优势,与有关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和社会组织,在疾病预防、疾控建设、健康促进等领域,开展诸多战略性的创新合作。一方面,在疾病管理和质控方面全力投入,推动疾病诊疗规范化体系建设,例如,推进乳腺癌、肺癌、肾癌单病种质控,构建肿瘤诊疗规范体系,提升中国医疗水平。另一方面,助力医护专业人员培养,推动专业人才能力提升和学科建设,例如,开展了包括“培元计划”“培英计划”“培微计划”等系列项目,支持政府落实《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此外,辉瑞也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支持和促进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整体发展。未来,辉瑞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更大的力度履行肩负的社会责任,与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合作,助力“健康中国2030”宏伟目标的早日实现。 ⑦执行主编 您是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的资深副会长,在此感谢您多年以来一直支持协会和OTC行业的发展。请您谈谈协会如何更好地为会员企业服务? 钱云: 服务会员企业是协会的宗旨,也是协会不懈追求的目标。为了更好的给会员企业做好服务,我觉得可以继续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通畅的联络机制。与会员企业通过各种渠道定期沟通,增加线下及线上交流的机会,及时倾听企业诉求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目前,协会根据会员企业业务领域,建立了政策法规工作委员会、药品流通专业委员会等多个学习小组,定期召集小组成员就领域内最新业态开展学习交流,协会领导也会就近期协会重点工作进行通报,既营造了持续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又增进了协会与会员企业的联络。 二是推出更多高质量活动。一方面,OTC品牌宣传月、OTC大会、OTC品牌榜是协会每年最重要的活动,我们要坚持不懈,办好经典活动,又要推陈出新,把活动办出新高度。另一方面,根据会员企业诉求,提供一些新的交流平台,如不定期召开的沟通会、对政府颁布的重点文件征求意见就是很好的实践。 三是搭建政企互商平台。协会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沟通会员单位与政府有关部门的联系,提出有关非处方药生产和经营方面的政策法规建议”,我们要更加密切地联系有关部门,收集行业普遍性问题,高质量反馈建议,让协会成为有关部门和行业沟通的桥梁。 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开拓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加强与会员企业联络,发挥好行业协会集众力、凝众智的作用,更好地服务行业,推动行业有序、健康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