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错误,汤竟然没有多少营养!!
![]() ![]() 山云行绝塞,大火复西流。 飞雨动华屋,萧萧梁栋秋。 穷途愧知己,暮齿借前筹。 已费清晨谒,那成长者谋。 解衣开北户,高枕对南楼。 树湿风凉进,江喧水气浮。 礼宽心有适,节爽病微瘳。 主将归调鼎,吾还访旧丘。 ——立秋雨院中有作 (杜甫) ![]() 秋,历来是一个令人悲伤的时节,立秋已过,微风习习,送走了夏季,也带来个甘雨和清凉。处暑,比看它带个暑字,却确确实实的属于秋的季节。 说道秋,人们第一想到的恐怕是那满天的红叶,在秋风下摇曳。尤其是在清晨的白露下散发着泥土的芬芳,神清气爽,气人心脾。 遥想儿时坐在秋的树下,听着那微风拂过树叶的淑淑声,天空中随风,飘下一片随风而舞的落叶,以秒速五厘米的速度慢慢的飘荡下来,你举起手拖住那一片略显单薄的落叶,静静的,静静的看着那一片落叶,它上面的纹理,每一脉看起来好像杂乱无章却又条理有序,每一脉都汇聚到那叶柄,仿佛一个个小小的支流汇聚到一条宽阔无边的长江。 放下那一片落叶,拿出那还略微温热的包裹,慢慢的打开,正式亲爱的母亲为你煲的汤:要记得喝汤哦,汤里都是营养,炖了七七四十九天,营养肯定都炖出来了。忽然这是你想起了幼儿园小班老师所教过的溶解度表。蛋白质不溶于水,脂溶性维生素大部分不溶于水。 ![]() 维生素D是典型的脂溶性维生素之一 维生素D(简称V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乃环戊烷多氢菲类化合物,一组结构上与固醇有关,功能上可防止佝偻病的维生素,所以又称抗佝偻维生素,最主要的是维生素D3与D2。前者由人皮下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而成。后者由植物或酵母中含有的麦角固醇经紫外线照射而成。维生素D的主要功用是促进小肠粘膜细胞对钙和磷的吸收。肠中钙离子吸收需要一种钙结合蛋白,1,25-二羟基维生素D3可诱导此蛋白合成,促进Ca2+吸收,又可促进钙盐的更新及新骨生成,也促进磷吸收与肾小管细胞对钙、磷的重吸收,故可提高血钙、血磷浓度,有利于新骨生成和钙化。 此外维生素D还有促进皮肤细胞生长、分化及调节免疫功能作用。一般成年人经常接触日光不致发生缺乏病,婴幼儿、孕妇、乳母及不常到户外活动的老人要增加维生素D供给量到每日10μg(相当于400国际单位)。缺乏维生素D儿童可患佝偻病,成人患骨质软化症。 ![]() VD命名 维生素D是维持高等动物生命所必需的营养素,是一族A、B、C、和D环结构相同但侧链不同的分子总称,A、B、C、D环的结构来源于类固醇的环戊氢烯菲环结构。维生素D根据其侧链结构的不同而有D2、D3、D4、D5、D6和D7等多种形式,在动物营养中真正发挥作用的只有D2(麦角钙化醇)和D3(胆钙化醇)两种活性形式。 维生素D2即植物来源的麦角钙化醇,其命名是9,10-断链-(5Z,7E)-5,7,10(10),22-麦角甾四烯-3β-醇,为无色结晶,熔点为115~118℃,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和其它有机溶剂;维生素 D3是存在于动物体组织及鱼肝油中的胆钙化醇,正式命名是9,10-断链(5Z,7E)-5,7,10(19),22-胆甾三烯-3β-醇麦角钙化醇,其先体是来自植物的麦角固醇,为无色结晶,熔点为84~85℃,不溶于水。 ![]() VD结构与化学性质 维生素D为脂溶性维生素,是固醇类衍生物。现已知的维生素D有多种,比较重要的是维生素D2和D3,它们的结构很相似,只是侧链有差别。结构式为如右图: 维生素D是无色晶体,溶于脂肪,脂溶剂及有机溶媒中,化学性质稳定,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耐热,不易被氧化,但在酸性溶液中则逐渐分解。维生素D水溶液中由于有溶解氧而不稳定,双键还原后使其生物效应明显降低。因此,维生素D一般应存于无光,无酸,无氧或氮气的低温环境中。 现在回到我们煲的汤,维生素D熔点在83摄氏度至86摄氏度, 溶于醇、醚、丙酮、氯仿及植物油,不溶于水 (<0.1 g/L,20 ºC) 无色结晶。所以在汤中维生素D并没有多少含量,大部分还处在炖汤的原料之中。所以吃煲汤补充不了多少维生素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