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量化中找差距 在比较中促提升中国有句老话: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现如今,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疲于应付自己的生活,这种心态愈发普遍。 企业中表现为:人人不想多管或者不敢多管。有的员工积极主动去做一件事,却可能被大家认为是“不合群”、“出风头”,结果成为被排挤的对象;有的员工犯了错,受到惩罚,反而会得到大家的同情。为避免这种现象蔓延,振东推出了“差距量化”模式,鞭策员工人人都管事,扬优惩劣,让能者、敬业者得到奖励;反之,得到应有的惩处。 公司财务负责人侯某,业务精,能力强,却不善于管理。一次,李院长路过他的办公室,看见他在玩电脑,与他进行了下列谈话: 李院长问:“干嘛?” 侯答:“模拟财务。” 李院长又问:“模拟财务?” 侯答:“模拟财务就是模拟案例、模拟模式。” 李院长说:“你是没事干?” 侯答:“也不是没事干,你看大家都干得好好的,没什么好管的。” 李院长追问:“没什么好管的?那为什么月报不能按时给税务上报?” 侯答:“小王不听话,小刘水平低。” 李院长批评:“你是干什么的?你是管理者!什么是管理?管理者的职责是什么?” 事后,李院长思考,这种现象在企业中应该很多,已经形成一种文化,怎么矫正呢?遂与管理班子研究出台了“差距量化”模式,要求人人找差距,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大家找本部门或其他部门的差距,培养员工管理意识,增强员工管理能力。 差距量化模式是对事、岗位、性质制定奖励和惩罚指标,针对本部门或其他部门员工表现优良或者不规范的工作行为,根据公司制度进行奖惩。对表现好的员工当场表扬并奖励,指出优点,让大家学习;对员工不规范的行为当场指出不足,纠偏树正,引以借鉴。其目的是通过差距量化堵塞管理漏洞,杜绝交叉管理。 差距量化模式把差距进行了量化,将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融合,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同时也为人力资源考核提供了依据,使得企业活力绽放。 一次岩舒装车发货,员工小刘感觉有一箱产品搬动较轻,立即将情况上报质监员小赵。小赵说:"我已逐箱检验过,没事!"。小刘想:“企业信誉,人人有责,缺斤少两的产品一旦流入市场,对公司影响甚坏"。又上报质监经理,经理逐项查单,见签字齐全,说:“我查了,没问题!”但小刘始终觉得不对,自己开箱检查,发现少装了15盒。经理惭愧,当即利用“差距量化”模式,表彰小刘,奖励1000元,并处罚了小赵及相关负责人,类似事故再无发生。 |